(中國節能協會副秘書長 孟帆)
近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發布實施《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計劃》),推動提高工業能源利用效率,促進優化能源資源配置,對指引和推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一、節能服務產業是工業節能提效的重要支撐力量
節能服務產業是推動工業節能與能效提升的重要力量,是利用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的有力措施,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、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領域,是建設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客觀需要。節能服務企業通過提供合同能源管理、節能量保證、工程總承包、維保服務和能源費用托管等多種模式服務,挖掘能效潛力,助力節能降耗、降本增效。以合同能源管理為例,節能服務企業與用戶簽訂能源管理合同,為用戶提供節能診斷、融資、改造等服務,并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和獲得合理利潤,大大降低了用能單位節能改造的資金和技術風險,充分調動了用能單位節能改造的積極性。
近年來,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國家部委積極出臺政策推動工業節能提效,發布《工業節能管理辦法》,組織開展國家工業節能監察,實施工業節能診斷服務行動,每年遴選發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技術裝備產品推薦目錄,開展“節能服務進企業”等系列活動,為節能服務產業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,有力推動了節能服務企業與工業企業的緊密對接,促進先進技術、裝備和管理模式進入工業企業,為企業節能降耗、降本增效注入新動能。
我國節能服務產業實現快速發展。產業規模持續擴大,2021年產業總產值達到6069億元,在“十四五”期間有望以年均10%-15%的速度高速增長。新增從業主體顯著增多,2021年全國新增注冊節能服務企業1831家,相比于上一年凈增1679家,總量達到8725家,同比增速達23.8%。從業人數不斷增加,2021年節能服務產業從業人數達到84.1萬人,同比增長9.8%,節能服務企業已成為我國綠色就業重要領域。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,節能服務企業持有專利數量保持穩步增長,全行業專利數量約6萬項,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超過800項。投資拉動作用顯著,2021年,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的節能提升能效項目投資1384億元,同比增速達11.1%,預計相應形成的年節能能力可達4300萬噸標準煤,帶來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
二、推進落實《行動計劃》給節能服務產業帶來發展新機遇
工業節能和能效提升,是產業提質升級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,是降低工業領域碳排放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,也是培育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、促進工業經濟增長的有效舉措。《行動計劃》為節能服務企業指出了新的目標方向,領域投資的信心將進一步提振,中國節能協會預計到“十四五”末,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,帶動就業人數100萬人以上,年新增節能與能效提升投資1500億元以上。
(一)聚焦重點行業與重點領域提升服務能力。《行動計劃》提出,要聚焦重點用能行業與用能領域,深度參與鋼鐵、石化化工、有色金屬、建材等傳統行業節能提效技術工藝改造升級,為節能提效改造升級提供優秀解決方案。同時,也要在既有工作基礎上,為機械、造紙、紡織、電子等行業推薦提供先進的節能提效技術裝備,加快提升全行業能效水平。
(二)加強節能診斷服務能力。查找用能問題,深挖節能潛力,促進企業實施節能改造,提升能源管理水平,是推動工業能效持續提升的重要手段。《行動計劃》提出,應加快提升節能診斷服務能力,針對用能企業主要工序工藝、重點用能系統、關鍵技術裝備等開展系統性節能診斷服務,系統梳理企業各環節節能潛力,幫助企業掌握家底。同時,通過結構節能、技術節能、管理節能,實現系統節能和科學用能,促進用能企業節能降耗、降本增效。在節能診斷中,深入落實電機、變壓器等重點通用用能設備能效提升行動計劃,將高效節能電機、高效節能變壓器等引入解決方案,開展存量用能設備節能改造,推進企業能效水平提升。
(三)加大企業科技創新力度。《行動計劃》提出,要鼓勵中小企業專注主業、深耕細作、強化創新,在節能提效技術裝備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。科技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。節能服務企業應加強科技創新、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,為用戶提供節能咨詢、診斷、設計、評估、監測、審計、認證、融資、改造、托管等“一站式”綜合能源服務,同時綜合運用人工智能、5G、物聯網、大數據、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幫助用能企業加速能源數字化轉型,賦能節能提效改造,提高企業能源利用效率。
當前,節能服務產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,要抓住當下的發展良機,按照《行動計劃》部署要求,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,創新服務模式,延伸服務內容,為用能企業提供高質量的一攬子綜合服務,助力工業企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,持續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,加快實現節能提效與綠色低碳轉型。